“建设一座充换电站,主要受到场地、电力、设备及建成之后的服务四大因素限制,而突破口又将是以服务为王。”9月28日,在常州举行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采购节上,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接受南方+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他表示,相比欧美主要以私桩为主,当地居住更多的是独立屋,国内以群居社区方式,难有足够的独立车位满足补能需求,因此,我国充换电行业发展将以公共充电为主,并且是以公共快充或者超快充为主。
就在近,广州市发布《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2-2024年)》,明确提出,2024年基本建成“一快一慢、有序充电”的充换电服务体系和“超充之都”,届时,将建成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。
在于翔看来,1000座超充站对单一城市而言,能够满足充电需求,不过,在新能源补能方式上,技术还没有定性,同时也不是的汽车都能满足超充。“整体上看,这是一个适度超前的布局,而不是浪费式布局。”
伴随着广州等城市加速布局基础设施,一个的万亿级产业链浮现。数据显示,到2030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8000万台,预计需要2000万根左右的公共充电桩。“我们做了一个假设,如果这2000万根公共桩全是快充,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,配备一台4万元左右的120KW充电桩,再同步配备配电设施、变压器等,一根双枪充电桩要投入10万块钱以上,2000万台桩就是至少两万亿起步的投资。”于翔说。
什么样的场站,受消费者青睐?于翔谈到,首先,是能够提供免费停车的场地,限时免费的停车场受司机欢迎,是否配备卫生间、有休息室等等,都可以提升用户黏性。此外,一些非电业务,如无人零售、无人餐饮、自助洗车、按摩椅等能为司机在充电场站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“过去充电是无人管理的方式,只有人与设备交流,如果构建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互动,将有助于提升站场的黏性。”于翔介绍说。
但限时免费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:拥有停车场的资源方,原本靠停车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,而如果运营充电的投资方入场后提供限时免费停车,这时资源方发现,充换电的服务分成还不如停车收益大,事后往往产生纠纷。
“我们会提供一个数据模型,通过提供完整的数据链条,清晰测算经济价值,进而制定一个合理的收益分配。”于翔说,我们会告诉资源方,现在停车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服务能力,而成为一个引流的工具,“如果两个商场紧挨着,一个商场停车限免,另一个商场则不免,那么用户肯定会用脚投票”。
其次,充电桩的运维也非常重要。据业内统计,现有公共充电桩的年故障率在10%以上,也就意味着,国内100多万根公共充电桩中就有10多万根是坏的。
针对运维中出现的问题,能链智电推出聚合式服务,“既然充电桩坏了没有人修,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,把市场上稀缺的运维力量整合起来复用”。
截至目前,能链智电已覆盖全中国358个城市,接入充电枪超过40万把,合作的充电站超过4.4万座,并从2021年开始代理各家充电桩的品牌,今年充电桩的销售额同比超过了70%。